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切入点。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背景下,党政机关不仅把握好“紧日子”与“好日子”的内在关系,坚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也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快”起来,坚定不移锤炼过硬作风。 思想上“绷紧弦”,以“行为镜”规范统一。“紧”是党政机关的自我约束与担当,从延安时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建国初期全国人民的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党凭借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作风,带领人民战胜困难,不断走向胜利。新修订的《条例》深刻传承了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明确要求“应当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重要宣传内容,积极培育和形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机关文化”。党员干部们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奢靡浪费之风,将勤俭节约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在于将其融入日常、学在经常:要把《条例》精神纳入日常学习与教育培训体系,常学常新;要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动态评估并优化措施,确保《条例》的落实实现常态化、长效化,让过“紧日子”真正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 行动上拉满弓,以“小切口”靶向施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不越过政策红线。修改后的《条例》,对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过紧日子,就要从源头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确保招待费用规范透明;加强公车管理,依托统一调度平台监控运行轨迹,严格审批跨区域用车,压缩非公务出行,坚决整治“车轮上的腐败”;推进绿色办公,运用电子签章、云端归档等方式推动无纸化流转,将“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的节俭要求融入日常工作,牢牢践行“节用裕民”原则,使过紧日子从观念转化为刚性约束。党政机关要严格学习宣传《条例》,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实际的民生投入,换取群众的“幸福账单”。 责任上落到点,以“织密网”强化监督。抓住“关键少数”,便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绝大多数”。一方面要深入激活党内监督的“神经末梢”,筑牢内部监督的基础防线,做到紧盯权力运行关键环节,以精准监督穿透权力运行全过程,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行使,从源头遏制滥用与腐败风险,推动履职从“在岗占位”向“尽责到位”转变;另一方面,要高悬问责利剑,对问题坚持“零容忍”底线,建立“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常态化机制,以全链条监督闭环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用实实在在的监督成效兑现为企业纾困、为群众解忧的庄严承诺,最终交出让各方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