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回复: 0

破形式桎梏 筑服务根基——社工视角下的减负增效实践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6

主题

0

回帖

3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2
发表于 昨天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工群体既是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也是群众需求的“感知器”。然而,形式主义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社工的精力与创造力。202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社工群体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社工得以从“文山会海”中抽身,回归服务本源。结合社工实践,从“破形式之茧”“赋专业之能”“筑信任之桥”三个维度,探讨减负如何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增效动能。
一、破形式之茧:从“空转”到“直抵”,让政策落地生根
社工群体曾深陷“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怪圈。社工日常工作中,文件会议的冗余问题尤为突出。社工会接收或提交到很多重复性、配套类文件,还会进行又多且时间又长的工作例会,与《若干规定》中“严控文件数量、提升会议效率”的要求背道而驰。例如,某街区为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要求社工每周提交多份活动记录以及居民签字表,却未解决食堂选址、资金缺口等核心问题。社工忙于“造材料”,政策红利始终停留在纸面。所以说,改革始于“瘦身”。如,将月度工作例会改为“线上简报+重点问题专题会”,压缩会议时长,提升社工参与率。社工团队就就可以利用节省的时间,创新推出“流动议事厅”,在菜市场、公园等场景收集居民意见,为居民解决停车难、电梯加装等民生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达。政策从“纸上”到“桌上”的转变,印证了“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增效能”的深层逻辑。
二、赋专业之能:从“被动”到“主动”,让服务回归本质
形式主义考核曾迫使社工“为创新而创新”。社工的专业能力被淹没在“材料创新”的泡沫中。减负的核心是“松绑”与“赋能”并举。当考核从“台账竞赛”转向“专业显影”,当技术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能力放大器”,当资源从“外部输入”转变为“内生增长”,社工的专业价值得以真正释放。而且减负后,社工有更多时间挖掘社区能人,培育居民自组织,自主解决邻里纠纷、环境卫生等问题,减少政府购买服务成本。
形式主义减负,本质上是还社工以专业发展的空间。2025年数据显示,全国社工群体服务满意度从71分提升至88分,而专业能力自评得分从62分提升至85分。这组数据揭示了一个真理:社工的专业性,不是靠台账堆出来的,而是靠减负赋能、回归本质、持续创新“炼”出来的。
三、筑信任之桥:从“疏离”到“共生”,让社工成为“自家人”
形式主义曾导致社工与群众“物理距离近,心理距离远”。某社区社工为完成“走访打卡”任务,每天机械式敲开10户门,却未解决居民反映的电梯故障问题;某街道要求社工在活动中必须拍摄居民“笑脸照片”作为“成效证明”,却忽视了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这些“为痕迹而服务”的闹剧,让社工沦为群众眼中的“政策传声筒”而非“问题解决者”。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如同拆除了横亘在社工与群众之间的“无形墙”,让信任从“形式贴近”走向“本质共生”。
传统服务模式下,社工被困在办公室整理台账、等待居民上门,导致“群众找社工难,社工找问题难”的双输局面。信任的重建始于“下沉”,将服务场景从“封闭办公室”转向“开放生活圈”,居民可随时上门咨询,提高社工处理的矛盾纠纷当场化解率。而且形式主义导致的“服务-接受”单向关系,让居民习惯于“等社工解决问题”。这种“社工干、居民看”的模式,让信任停留在“施舍-接受”的浅层。可以通过更透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密植信任:建立“服务过程直播”制度,让社工组织居民讨论电梯改造、垃圾分类等议题,社工则通过微信群实时更新问题处理进度。形式主义减负,本质上是还社工与群众以“真实关系”的空间。社工的信任,不是靠打卡拍照“刷”出来的,而是靠蹲下身子听需求、卷起袖子解难题、敞开心扉共治理“赢”来的。
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形式主义减负不是简单的“做减法”,而是通过重构政策落地链、激活专业创新力、密植群众信任根,实现社工服务的“乘数效应”。减负赋能,让社工回归“人民至上”本色当文件会议的枷锁被打破,当考核指挥棒指向群众笑容,当权责清单厘清服务边界,社工才能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活力细胞”。当社工从“材料工人”回归“民生工程师”,基层治理的土壤才能真正孕育出群众获得感的参天大树。减负之路,道阻且长,但每一步松绑,都在为社工服务注入更持久的生命力。





上一篇:从“能办”到“好办”, 在“效能蝶变”中撑起“人情温度”
下一篇:作风建设:永远没有 “完成时”,只有 “进行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6 07:23 , Processed in 0.270783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