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份文件厚到能当鼠标垫,那它大概率解决不了真问题。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直接给文件和会议“剪脂肪”,着力破解文山会海问题,推动精文减会。该规定明确要求:地方文件原则上不超过5000字,专项文件不超过4000字;提倡召开视频会议,严控现场会议,会议讲话时长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此举旨在引导干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联系服务群众之中。 删繁就简,笔墨更含金。《规定》强调年度发文总量“只减不增”,从严控制临时发文、配套发文、分工方案类文件;严禁议事协调机构向地方发布指令性文件,杜绝以“白头文件”替代“红头文件”规避监管。5000字上限要求倒逼文件内容聚焦核心措施,背景意义阐述力求简明扼要。据某县办公室主任反映,文件篇幅压缩后,印刷成本降低,干部阅文时间显著减少,有效节约了抓落实的宝贵时间。 短会高效,台上不摆花。会议重在实效。《规定》明确:本系统年度综合性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大力推动会议合并召开、视频召开;未经批准不得将会议延伸至乡镇层级。会议讲话须紧扣主题,严格控制时长在1小时内,避免空话套话。有乡镇干部表示,会议时长缩短后,有更多时间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精简会议目的在于保障基层干部履职尽责时间。 轻装上阵,泥土更芬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规定》同步规范督查检查、政务应用程序管理及人员借调:督查检查实行年度计划管理,推动同类事项合并进行;整合规范政务应用程序入口,推行数据“一次填报”;严控从县以下机关借调工作人员,确保熟悉基层情况的力量稳定在基层一线。某社区书记也反映,迎检频次降低后,有更多时间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减负旨在推动基层干部更精准、更高效地履行岗位职责。
一纸“瘦身”令,减的是形式主义的赘肉,增的是干事创业的肌肉。当文件变短、会议变少、检查变精,基层就能把更多“字”写在大地上,把更多“会”开在群众心里。转发这条推送,一起为实干撑腰,给形式主义“断电”!(作者:黄筱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