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物业服务领域,强化党建引领是破解行业难题、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能够推动物业服务更加贴合居民需求,构建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构建党建引领的协同治理机制,凝聚服务合力。物业服务涉及多方主体,需打破各自为政的壁垒。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企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多方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商解决小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推动物业企业成立党组织,将党员员工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让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党组织的统筹协调,明确各方权责边界,形成 “党组织牵头、物业履职、业主参与” 的良性互动格局,让每一项决策都能反映多数居民的意愿。 以党建为抓手提升服务精准度,增强居民获得感。物业服务的核心在于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推动党员物业管理员亮身份、践承诺,在小区设立 “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重点负责老旧电梯维护、充电桩安装等民生项目。针对老年居民较多的小区,开展 “党建 + 适老化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上门检修水电、代购生活物资;对于年轻群体集中的社区,通过线上问卷收集需求,增设共享办公空间、智能快递柜等设施。建立 “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 的服务闭环,每月公示服务清单完成情况,让服务成效接受居民监督,真正把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 强化党建引领的监督管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规范透明的管理是物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社区党组织联合住建部门建立物业企业 “红黑榜” 制度,将服务质量、投诉处理率等指标与企业信用评级挂钩,对连续上榜 “黑榜” 的企业启动约谈或退出机制。推动物业收费标准、公共收益使用等事项全程公开,由党员代表组成监督小组进行核查,杜绝暗箱操作。建立党员业主参与的满意度测评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测评结果作为物业企业续约、调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党组织的全程监督,让物业服务从 “被动应付” 转向 “主动作为”,从 “利益导向” 转向 “民生导向”。 物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本质上是基层治理能力的体现。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构建协同机制、精准对接需求、强化监督管理,能够推动物业服务回归民生本质,让物业企业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当每一个小区都实现党组织有力、服务精准、管理规范的良性循环,就能让居民在细微处感受到党的温暖,为建设和谐社区筑牢坚实基础。 (作者: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办事处梅俊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