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平台涌现了不少网红,而“网红村干部”这一充满反差感的存在,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瞄准短视频低门槛、高互动的特性,村干部们主动入圈,拥抱互联网,重庆中坝村花式“被踢”的蒋婷婷、河南范庄村的“蹭饭书记”董桂林、衡阳铁市村“花海尬舞”的宁顺华,他们靠着一股真诚的拼劲和接地气的视频,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出圈的网红。干部们放下身段,从管理向服务转型,以谋求乡村振兴,是一种基层干部的创新探索。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代社会,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尝试探索,吸引流量,让乡村搭乘新媒体的快车道,来推广当地的农产品,促进产业的发展。 村干部们的初心是为了乡村的发展,然而在不断的效仿和“内卷”之下,问题也在不断显现。夸张博眼球、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个个短视频层出不穷,其画风亦是逐渐走偏。这些视频确实短时间内有着不错的流量,但流量变为存量,甚至进入转化阶段,确实属不易。且不论短视频、直播带货所带来的实际转化率如何,随着少数村干部的走红和网络催化,不少地方甚至将视频的浏览量、转发量等作为考核指标,忽视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目标。而与之对应,数据作假、“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也应运而生,畸形的“流量KPI”催生出了大量的“数据泡沫”,耽误了乡村真正的发展。 网红村干部的初心向好,但还需量力而行,不为流量所裹挟。就以直播带货为例,流量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农产品的供应链、资金、技术和好的销售渠道尤其重要,因此对于平常本就事务繁忙的村干部们来说,需要意识到直播本不是一件光露脸说话就能有所成效的事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牺牲业余时间,去探索学习如何对外宣传推广。 网红村干部的初心向好,但真心的服务和发展,胜过任何形式的宣传推广。乡村的发展,重点在于想村民之所想,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村民收入,提升生活水平。在这些都有所规划且有实现可能性的基础上,再以新媒体为平台,辅助宣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红村干部的初心向好,但还需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发展。以浙江莫干山为例,其民宿集群因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的青睐而火速出圈。当时许多人去那里学习经验,效仿学习打造民宿集群,但多年来成功的却寥寥无几。莫干山的成功在于它因地制宜,根据其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以创新来打造民宿品牌,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流量的喧嚣总会褪去,面对流量如何转化为存量,以求发展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以村民需求为先,以服务和发展为宗旨,乡村振兴的目标就会在不久的未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