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老龄人口在全国人口的比重不断攀升,而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老龄化程度也位列全国榜首。截至2024年末,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537.9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77.62万人,占总人口的37.6%,且每年将以几千万的数量增长。可见,上海老龄化水平正不断加深,形势严峻。 老年人口数量庞大,抚养负担加重。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7.6%,这意味着约每3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老人。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86万人,占总人口的5.6%。而与之相对应的是,18-59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比逐步下滑,长此以往,老龄人口的抚养负担将不断加重;社会有待适老化。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都有着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然而养老行业及社会目前的服务供不应求。例如,老人在入住养老院或者参加活动时,需要作为监护者的子女的同意。更有甚者,在某些消费场景中,商家平台忽略老年人自身情况和意愿,为避免承担风险隐患而拒绝其消费,对银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养老服务行业专业人才缺口大。与此同时,当前养老服务行业人才数量短缺、年龄偏大、专业化程度不高也困扰着行业的发展。目前,全国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有50万人,远远达不到600万养老护理员的市场需求。而大部分从业人员未受过专业化培训,素质参差不齐,普遍面临着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的困境,这些都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事业的完善发展迫在眉睫。 加大财政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支持。针对抚养负担重的问题,以经济补贴、延长产假和陪产假等方式来降低生育成本,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财政上提供住房补贴,教育支持等,以减轻年轻人婚育压力。此外,也可以破除就业年龄“门槛”,鼓励银发就业,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和职业类型来缓慢延迟退休年龄,同时允许其逐步减少工作时间,领取部分养老金。法律上,针对消费领域的“年龄歧视”,应明确责任边界,解决商家平台服务银发群体的后顾之忧,对于相关纠纷等,应完善制度,引导市场依法处理,避免推诿责任。 培养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于大学中养老服务行业相关的专业,教育部门联合各地养老机构等制定养老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培训,以赛代练等方式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优质就业机会。对正在养老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加强沟通方面、高科技设备使用、专业技能等培训,并提供岗位补贴,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激励工作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此外,相关工作人员普遍处于社会地位较低的情况,应宣传呼吁社会正确认识养老行业,推动养老行业顺利发展。 满足老年人多元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由于上海较为丰厚的养老金,老人通常更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精神满足,也有着许多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就带来了更多产业的发展机会。如老年大学增设更多课程:AI学习、互联网手机教学,邀请大学生志愿者教学;成立老年兴趣社团,满足老年人的学习及社交需求;商户平台根据老年人需求和身体情况,积极打造个性化适老化银发产品,如“银发旅游列车”,适时加入AI等高科技,提升养老服务效率,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形成供需方面的良性循环。 上海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有其挑战和压力在,但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创新与转型的契机。解决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市场、家庭与个人多方发力,共同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包容性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