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回复: 0

以“四不两直”破题,向民生关切答卷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2

主题

0

回帖

6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9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四不两直”破题向民生关切答卷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于4月10日结合学习教育,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社区调研的实践,不仅是一场作风之变,更是一场治理理念的深刻革新。这场“不打招呼、直插现场”的行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打破“调研秀场”,以“马上就办”的担当回应群众期待,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如何破解“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难题提供了实践样本,更折射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层价值逻辑。
破“悬浮式治理”当干部“沉下去”,问题才能“浮上来”传统基层治理中,“层层陪同”的调研模式往往演变为“剧本式表演”—精心设计的路线、反复打磨的汇报、提前安排的受访对象,让干部与群众之间始终隔着一堵“无形的墙”。这种“悬浮式治理”带来的后果是:决策者看到的只是“盆景式”样本,而真正的痛点堵点却被遮蔽在数据报表与工作总结的“滤镜”之下。陈吉宁的“四不两直”调研,恰恰是对这种异化逻辑的纠偏。当干部主动撕破“滤镜”、直面矛盾时,治理的精准度与民生的温度自然同步提升。
“为民解忧、马上就办!”背后的治理升维“马上就办”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而是以系统思维推动治理体系重塑的深刻变革。更深层看,“马上就办”本质上是一场治理权力的再分配。当市级领导直插社区倾听民意时,实际上打破了“层层上报”的信息衰减链条;当群众意见直接进入决策议程时,基层治理便从“对上负责”的单向度模式转向“上下贯通”的双向互动格局。唯有将群众从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主体,才能激活“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生态。
学习教育与治理实践的同频共振锻造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论”此次调研将主题教育课堂搬到社区现场,实现了理论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党员干部在协调具体事务中,既需要吃透政策法规的“刚性要求”,又要掌握沟通协商的“柔性艺术”;既要当好政策执行的“裁判员”,又要成为凝聚共识的“调解员”。这种“浸入式”学习,让“人民城市”理念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民生细节。在数字化治理工具广泛应用的今天,通过“四不两直”调研发现,技术赋能不能替代“面对面”的情感联结。新时代群众工作能力,既包含“数字治理”的硬本领,更需葆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软实力。
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社区调研的实践,本质上是对基层治理现代化命题的时代回应。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持续推动“问题清单”向“成效清单”转化、“点上突破”向“面上开花”延伸,才能让“为民解忧”从承诺化为常态,使“马上就办”从行动升华为制度。当更多干部愿意“推开门、迈开腿、张开耳”,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必将成为“最暖一公里”。





上一篇:以“四不两直”破题,向民生关切答卷
下一篇:怀爱国之心铸魂,立报国之志兴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5-14 19:27 , Processed in 0.24819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