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至德,莫大于忠。”爱国,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精神图腾;报国,是融于华夏血脉中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爱国之情深植于理想信念,把报国之志镌刻在奋斗征程,以热血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爱国史诗,为全体中华儿女树立了光辉典范。 爱国,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底色,是支撑他们在黑暗中探索、在困境中坚守的精神火炬。回溯往昔,山河破碎、风雨如晦,列强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在这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无数共产党人怀揣着对祖国深沉的爱,以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踏上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漫漫征途。李大钊面对绞刑架,慷慨就义,以“断头流血以从之”的决绝,诠释了对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执着追求;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用炽热的文字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将爱国之心化作照亮黑暗的火炬,点燃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让无数中华儿女看到了国家摆脱苦难、走向光明的可能。 爱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报国之志,是共产党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坚定决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用小米加步枪对抗敌人的飞机大炮,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尊严的钢铁长城。他们穿越枪林弹雨,跨越雪山草地,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共产党人又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铁人”王进喜,为了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立下不朽功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身患重病仍心系兰考人民,带领群众与风沙、内涝、盐碱地顽强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报国之志的深刻内涵,让国家在百废待兴中逐步走向繁荣。 时光流转,历史的车轮驶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爱国与报国的使命依然艰巨而光荣。新时代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无数党员干部扎根基层,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让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科技创新的前沿,科研人员勇攀高峰,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爱国是心之所系,报国是行之所向。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当以先辈为楷模,怀爱国之心如磐,立报国之志弥坚,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让爱国与报国的光辉永远闪耀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