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会风气持续向好。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会所里的歪风",从规范公务接待到严查违规收礼,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成为改变中国政治生态的标志性事件。十年砺剑,八项规定不仅重塑了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更深刻改变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知与评价,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亮丽名片。然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仍需在学习教育上下功夫,在常抓不懈中见真章。 以“八项规定”精神为镜,常抓不懈正作风,需破除思维惯性。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八项规定精神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思想上的松懈与疲劳。部分干部认为"风头已过",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有的地方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反弹;还有的将公款吃喝转入内部食堂、农家乐等隐蔽场所,给"四风"问题披上"隐身衣"。某地查处的一起案例中,领导干部将高档酒水装入矿泉水瓶饮用,这种"矿泉水瓶装茅台"的荒唐现象,正是作风问题隐形变异的典型表现。破除这些顽疾,必须首先破除"一阵风""运动式"的思维定式,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 以“八项规定”精神为镜,常抓不懈正作风,需健全长效机制。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不能仅靠短期整治,而应构建长效机制,确保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一方面,要完善监督体系,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刚性,对顶风违纪者严肃问责,形成震慑。同时,要注重正向激励,树立新风正气。比如,对严格遵守规定、作风优良的干部给予表彰,营造"廉洁光荣、违规可耻"的浓厚氛围。只有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作风建设才能行稳致远。 以“八项规定”精神为镜,常抓不懈正作风,需加强学习教育。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仍存在形式化、表面化问题。有的满足于开会传达、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有的把学习当成"软任务",学归学、做归做,知行脱节。要让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就必须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方面,要创新方式方法,避免"填鸭式"灌输。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党员干部从真实案例中汲取教训,增强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际,对照检查。比如,在公务接待、会议活动、调研考察等具体工作中,是否还存在超标接待、层层陪同等形式主义问题,只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学习教育才能真正触动思想、指导实践。 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更需要以优良作风保驾护航。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八项规定精神为镜,时刻检视自身,防微杜渐,让清风正气不断充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