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回复: 0

教育筑基,创新驱动:谱写人才强国时代篇章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4

主题

0

回帖

8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6
发表于 2025-3-21 08: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与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协同关系,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浪潮奔涌的今天,总书记的讲话既是对“教育何为”的精准回答,更是对“何以强国”的战略擘画。
教育是人才涌流的“源头活水”,需以改革激发创新基因。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而人才始终是赢得主动权的核心资源。从“天问”探火到量子计算突破,从国产大飞机翱翔到人工智能领跑,每一项重大成果的背后,无不印证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硬道理。而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要靠教育。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双减”改革直指应试窠臼,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打通技能成才通道,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瞄准前沿领域,正是通过系统性重塑教育生态,让更多“钱学森之问”得到时代回应。唯有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优化学科布局、推动创新素养培育,才能让更多“奇才”“专才”破土而出,为科技强国筑牢根基。
科技是人才驰骋的“广阔舞台”,需以开放释放创新动能。  
    人才的价值,在于其智慧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0岁,“嫦娥”研发队伍中青年占比超70%,这些数据生动说明:当科技事业为人才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就能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引力场。近年来,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构建,大科学装置集群崛起,“揭榜挂帅”机制打破身份壁垒,这些举措既为人才提供了攀登科学高峰的“云梯”,也推动着科技创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未来,还需进一步破除制约创新的制度藩篱,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激励等机制,让人才的创造力在科技前沿充分涌流。
制度是才尽其用的“阳光雨露”,需以生态涵养创新沃土。  
    总书记提出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仅强调培养与使用,更注重营造尊重人才、包容创新的社会环境。从“万人计划”到“青年英才托举工程”,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到雄安新区人才特区,我国正以多元化平台构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实现“才尽其用”,还需在评价体系中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倾向,在资源配置上向青年人才倾斜,在社会氛围中弘扬科学家精神。当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心无旁骛“十年磨一剑”,当技能型人才获得更多价值认同,创新活力必将如春潮澎湃。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教育、科技、人才已如齿轮般紧密咬合,共同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巨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对“国之大计”的深远谋略,也饱含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担当。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就一定能在这场百年变局中把握主动,以“万马奔腾”的人才气象,绘就民族复兴的壮美画卷!





上一篇:以两会为帆,扬奋进之志
下一篇:以教育筑基 以人才赋能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4-14 07:30 , Processed in 0.234556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