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三度” 强AI时代履职担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治理体系。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赋能新质生产力,重塑社会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克服本领恐慌,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履职能力?是每位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的深度、提高为民服务的温度、追求技术应用的精度,我们方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增强思想理论深度,答好“技术应用”与“价值取向”的判断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这一要求不仅明确了AI发展的方向,也提供了在复杂技术环境中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指引。在AI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且复杂,为避免因技术偏差而偏离正确轨道,其决策需人的战略思维来把控方向。思想理论是洞察时代趋势的“望远镜”,能让我们在复杂局势中保持战略定力,更是坚守信仰的“压舱石”,能帮助我们抵御各种诱惑、保持政治清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基固本,保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技术应用与价值取向的判断中始终与党中央的方向一致、步调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破浪前进。 提升为民服务温度,答好“智能发展”与“人文关怀”的融合题。深圳福田的“数智员工”在多元政务场景中展现出的精准高效,充分体现了AI技术的显著优势。然而,技术始终是手段而非目的。真正的智慧政务不仅要追求效率,更要注重温度,实现智能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在社区治理中,社区义工服务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有效构建了居民间的情感纽带;社区工作者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成功化解了诸多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实践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怀与激励等充满“温度”的互动,是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也是AI无法替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春雨润物细无声”般的耐心与温柔,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默默践行责任;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担当,恪尽职守,真正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通过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发展。 追求技术应用精度,答好“创新突破”与“风险管控”的平衡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I不仅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工具,更是破解复杂问题、优化公共服务的“金钥匙”。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主动学习、善于运用AI技术,才能克服本领恐慌,在数字化浪潮中站稳脚跟。然而,AI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应用带来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风险。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要以AI为“助手”,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专注于更具战略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让政策落地高效、准确,一方面具备敏锐的“雷达”,建立坚固的“防护墙”,时刻警惕风险,确保技术应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总之,要在精准施策、高效执行和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平衡,更好地应对AI时代的新要求,让智慧政务真正服务于人民,为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