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中医“治未病”理念中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而形式主义的久治不愈,束缚着基层干部的手脚,成为制约基层工作效能提升的“绊脚石”。只有坚持以上率下、权责明晰、强化监督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实现有效治愈、根除顽疾。 “未病先防”落实科学部署,以上率下引领实干风潮。所谓上工治未病,部分形式主义问题的产生,往往与缺乏“从我做起、从本级治起”的自觉意识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把握住“关键少数”,是深化整治形式主义的关键所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高屋建瓴把牢方向、上级部门率先垂范,为基层树立榜样,打下坚实基础。在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情况,避免设置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等行为,让基层干部能够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此外,率先垂范不仅体现在严把决策关上,更体现在对基层形式主义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上。要及时发现并纠正相关问题,敢于亮剑、严肃查处,形成以上率下、层层示范的良好氛围,让形式主义无处藏身、无所遁形。 “既病防变”确保权责明晰,根治形式主义问题顽疾。“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与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问题,始终限制着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投入时代发展与建设。针对这些已经发现的问题,权责明晰、敢于担当、充分作为,是破解形式主义层层累加现象的金钥匙,也是筑牢基层治理铜墙铁壁的关键所在。要一抓到底,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落实各项措施,持续精简文件会议等。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深入走访、了解情况,让基层干部知晓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何事由谁负责,削骨剜肉,祛除顽疾,加大力度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将形式主义拒之门外。 “瘥后防复”构建长效机制,巩固成果赋能基层治理。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不仅需要高屋建瓴的明确导向与权责明晰的担当作为,更需要强化监督与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病愈反复”。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寻找问题根源,确保相关举措得到有效落实、相关制度得以持续完善,使形式主义问题得到及时发现与有效纠正。加强媒体监督与舆论引导,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过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注重提升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通过将其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参与业务培训与实践锻炼,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支持与保障,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去,为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周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