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有着流动性高、分布性广、变动性大等鲜明特点,要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教育、管理、服务就跟在哪里,真正把心聚在“链”上,真正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想学就能学、有位更有为”,在全面提升质效中促流动党员管理更“进”一步。
用好“教育链”理论学习“不掉队”,学有所获促思想感触更“进”一步。理论学习勤、深、细,方能让思想养分入心润心,让坚定信念相伴一生。对于流动党员来说,因时间灵活、地点变动、行业差异等现实原因,要想腾出时间经常性参加集中学习培训并非易事,各级党组织在收集意见时也常常收到“太忙了,没时间”“安排有冲突”等反馈,这无疑使得学习困难重重。要想用好“教育链”引导流动党员理论学习“不掉队”,就要对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排查,从年龄、工作、兴趣等维度建立清晰信息台账,做到精准“送学上门”,也要开发出集学习板块、互动园地、课后实测、信息反馈等功能为一身的“移动平台”,以内容的趣味性、多样化唤醒大家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充分利用国庆、中秋、春节等返乡契机,开展好集中性培训教育活动,真正实现“学有所获”坚定忠诚之心。
优化“服务链”解忧除难“不降温”,心有温度促双向奔赴更“进”一步。流动党员大多身在“异乡”,无论是面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还是思亲想家的孤独情绪,无论是肩扛工作的压力和重任、还是陷入一些手足无措的境地,这时的挫败感、失落感都会比自己身在家乡时来得更猛烈,对于温暖与关怀的渴望也就更加强烈了。要想把流动党员的心紧紧聚在一起,各级党组织就要用心优化“服务链”做到解忧除难“不降温”,既要建立起结对联络机制,安排责任心强、热情高的党员干部作为流动党员的“联系人”,在定期电话交流、沟通谈心中了解思想动态、掌握内心需要,也要坚持以流动党员的需求为导向,把代跑帮办、法律援助、创业支持等服务做到位,既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能真正让他们在异乡安心工作、放手拼搏。
建强“管理链”正向激励“不懈怠”,行有力量促奋斗拼搏更“进”一步。回眸风雨路,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现在的九千多万名党员,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条战线上书写了“有我”答卷,擦亮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闪亮名片。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但肩负的光荣使命是一样的、代表的群体形象是一样的,更要迸发出“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奋斗能量。为此,各级党组织当建强“管理链”做到正向激励,既要为流动党员摇旗呐喊、鼓劲加油,引导他们在志愿服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发光发热,也要聚焦他们的个人特长与自身优势,在“量身定制”中给予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遇,让他们在奋斗中收获满满的获得感、成就感,真正让流动党员以“满格状态”参与奋斗实践,写出更闪亮的逐梦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