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以求同聚民心,协以成事惠民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基层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要搭建起为民“连心桥”,服务群众见实效,要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 以“民声”定“民生”。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需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主力作用,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解释中央的决策部署,收集人民群众的疑难问题,将人民真实的想法和需求传递上去。人民的城市人民建,倾听百姓话,凝练百姓难,紧抓问题重点,“民声”取之于民,听清民声之所向,才能切实造福民生。 顺“民心”赋“民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心”,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一心一意为民谋福祉。为人民服务是初心,化解基层民生痛点,解决治理难点,推动为民服务落地落实,切实地解决人民“衣食住行、文体教卫”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问题,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理念,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顺应“民声”,保持为民服务的初心赋能“民生”。 办“心事”惠“民生”。基层要坚持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持续开展实事办理。围着群众“转”,实事实在“干”,确保把群众盼的事变成社区干的事。在办理过程中,党组织充分发挥“轴心”作用,优化整合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服务的资源,广泛吸纳志愿者服务机构、公益组织的力量,带动党员干部办实事、好事、暖心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社区治理的微实事,“小改变”能给群众带来“大温暖”,改善和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以民生“温度”检验服务成效。 作者:浦仪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