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如山的文件、频繁冗长的会议、繁琐复杂的流程、重复过多的考核,让本来应该为群众服务的一线基层,不能集中关注群众问题,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上述事务上,导致对上忙碌应对,对下无暇服务的现状。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各级机关必须积极响应,贯彻落实,切忌用形式上的热闹换来实效上的寂寞,必须切实把“减负”一杆子插到底,让基层人员有更多的“获得感”。 让“减负”成为一缕“清风”,为基层吹散重重雾霭。繁重的工作任务就像一层层厚重的云雾,基层人员处在这样模糊的环境中,每天忙忙碌碌、疲于应付、糊里糊涂,对于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只能是“看菜下饭”,考核什么做什么;对于群众的呼声更是无暇顾及,能拖则拖。因此,为基层减负,厘清职责边界是关键,让工作回归本质,让忙碌不再盲目。减负的清风,要坚定地吹过基层每一个角落,吹散那些多余的会议、重复的报表和不必要的检查,让被繁琐事务压得喘不过气的基层人员能够感受到“拨云见日”般的爽快,让他们都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群众的需求,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让“减负”成为一盏“灯塔”,为基层点亮前行的道路。每位基层人员就像是航行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前方充满了挑战与困难。如果在攻坚克难时,时而为“能不能做”而迷茫,时而为“要不要做”而犹豫,时而又为“做到什么程度”而畏首畏尾,怀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考核压力时,往往容易走向极端,没有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各种“躺平”层出不穷。所以,要让“减负”成为指明方向的灯塔,让基层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目标和路径,不再迷茫,不再犹豫,放开手脚,大展拳脚,坚定地迈出步伐,去办成一件又一件实事好事,可以激发出更大能量更强活力。 让“减负”成为一架“风帆”,为基层的远航添力加劲。在基层工作的巨轮上不断增加负重,而不提供动力,久而久之将面临搁浅的风险,健全减负的长效机制就像为基层工作的巨轮架上了“风帆”,借助风的力量为基层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基层能够轻装上阵,迅速反应,乘风破浪,高效运作,“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既视感马上呈现在眼前。这样的基层,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才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切实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认真考虑实际情况,用实实在在的措施“打败”虚头巴脑的形式,各明其职,各担其责,上下一条心才能拧成一股绳,同心共力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