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的帷幕缓缓落下,在中国新生代运动员与老将们的通力协作下,中国奥运代表团突破了自我,最终取得了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的历史最好成绩,展现出了多个传扬世界的优秀品质。 不自傲,打造团结之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在中国运动员的身上得到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即使得到了冠军,依然不忘去关心、安抚比赛中击败的对手,这样的画面在激动之余令人动容。随着“一带一路”让世界连接更加紧密,人类正变得空前团结。当今世界需要面对许多共同的难题,各国在各个领域“比赛”之余,更要懂得团结合作的意义,这是为整个人类社会造福利的好事。 不放弃,铸造韧性之师。中国举重运动员侯志慧在抓举落后、两次挺举失利的绝境下最后一搏成功卫冕,令观众血脉喷张。在最后一刻到来之前,没有人知道结果。这对于我们青年一代也是一种激励,不服输、不放弃,直到最后哪怕是失败了,也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不只是对于每一个个体,在茫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正是在这样一次次落后、一次次追赶中,重新崛起,逐步走向世界之巅。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阅读、去传承的精神品质。 不自缚,创造专业之师。“中国游泳队打破美国数十年垄断”,“中国网球女单创造历史,首次夺金”。声声入耳,字字入心。在历史上落后于他人的领域,我们的运动员在人后刻苦训练、默默流汗,在技术上不断打磨自己,做精做尖,直到在每次模拟中做到近乎零失误的完美表现。这正是中华体育精神所带给我们的,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告诉了每一个敢于追梦的人,落后和劣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拼搏,做到精益求精,就能化不可能为可能,最终攀上顶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我们要继续以中华名族数千年来的体育精神为价值导向,在传承中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共同谱写属于中华名族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