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工作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基层干部的手脚,消耗着他们的精力与热情,影响了政策落实的实效性和群众满意度。因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不仅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发基层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之举。 重负之下,难言实效。形式主义,简而言之,就是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表面轻实质的一种不良工作作风。在基层,它表现为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考核多,而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却被大大压缩。基层干部不得不疲于奔命于各种“留痕”工作之中,忙于填写表格、准备汇报材料,甚至出现了“工作干得好,不如材料写得好”的怪象。这种风气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更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使得他们难以沉下心来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解决实际问题。 精准施策,直击痛点。面对形式主义的顽疾,党中央高瞻远瞩,明确提出要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这一决策如同春风化雨,为基层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动力。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减少不必要的文件印发,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一线;合并考核项目,减少检查频次,注重实地调研和群众评价,避免“一刀切”式的考核标准,确保考核更加科学、公正、有效;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边界,防止责任层层加码,确保基层干部权责对等,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实干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干部给予表彰奖励,营造崇尚实干、鼓励担当的良好氛围。 轻装上阵,实干兴邦。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不仅是对他们身心的一种解放,更是对他们工作价值的一种肯定。基层干部纷纷表示,减负后,他们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加贴近群众,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中去,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推进,不断巩固和拓展成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基层干部真正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去。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实干兴邦的良好政治生态,让实干成为最美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