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基础非常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基础”是国家的根基和力量源泉,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基层基础”的重要性,不仅揭示了国家治理的基石所在,也为未来发展指明了的方向。 筑基固本:基层治理的长远战略。任何一项群众性工作,一旦脱离基层就如同无源之水。基层是连接国家与民众的“桥梁”,稳固基层根基不仅是提升国家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更对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国家长久治安起着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必须把基层基础打得更牢更实,这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也是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基层干部在基层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更是群众的贴心人。在基层工作中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基层干部要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做到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奋勇争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只有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保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优势赋能:基层治理的坚实后盾。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活水源头,也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坚定支持是织就基层治理锦绣图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发挥执政为民的政治优势,紧密贴合城乡基层的发展实际,感知并深切回应民众的期盼与需求,始终将人民置于发展中心,激发他们投身基层治理的热情与创造力,汇聚社会各界之力,携手共绘基层社会治理的蓝图。在科技浪潮的澎湃推动下,不仅要筑牢基层治理的基础设施,更应赋予其智慧治理的能量。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与信息化手段的创新应用,如同精准导航的“灯塔”,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迈向精准高效的新境界。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洞察之力,对海量信息进行全面采集与高效整合,用好新媒体,为人民群众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做到持续推进“数字化”治理方式,坚定不移地广泛实践,努力构建更智慧、便捷、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 短板攻坚:基层治理的关键突破。补齐短板就是要全面解锁治理效能的潜力之门,深植群众满意度的沃土。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必须更加重视“基层基础”的建设工作。不仅要及时响应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基层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更要鼓励民众深入基层腹地,倾听民众心声,洞悉其真实需求与期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基层治理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确保国家的长久治安。党的二十大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广大基层干部需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治理新路径,以创新思维引领治理模式和方法的迭代升级。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持续改进和优化基层治理工作,联合群众的力量,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使基层基础打得更牢,底盘托得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