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要求切中要害,具有深远的意义。 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重要指引。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拥有正确政绩观的领导干部,能够将目光放长远,不为短期利益所迷惑,真正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单位部门的长远发展着眼,做出符合实际、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决策。他们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和质量,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各项事业扎实前进。 那么,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呢?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时,保持清醒头脑,坚守政治本色。 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领导干部在决策和工作中,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民主决策。要坚决反对和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杜绝“拍脑袋”决策、“一言堂”现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注重工作实效和长远影响,避免追求短期效应和表面文章。 最后,要弘扬优良作风,树立良好形象。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的侵蚀。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 总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和终身课题,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领导干部都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的事业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指日可待。让我们共同努力,树立正确政绩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