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做好“引育用留”四篇文章,为乡村振兴筑牢人才根基。 筑牢人才根基,需引纳人才。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既要有“土专家”“田秀才”的辛勤耕耘,更要有高素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把新观念、新思路和新经验带到农村,持续激发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灵活运用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指导员等招聘模式,吸纳和激励更多年轻有为的高校毕业生、公职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一线驻扎锻炼,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同时,不断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治理体系,以开放的姿态“广纳人才”,以更包容的政策“拥抱人才”。 筑牢人才根基,需导向体制。研究优化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将履行岗位职责、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要看重日常工作中的担当,也有要看重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要落实容错纠错,扩宽上升渠道,探索建立激励干事、容错率、鼓励作为的实施办法,为敢于担当、为善于作为、为认真负责的优秀人才撑腰。构建日常监督机制,坚持预防在先、教育在先、警示在先。落实各类关怀制度,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人才排忧解难,在政治上多鼓励,在工作上多支持,在生活上多关怀,增加凝聚力,提升精气神。 筑牢人才根基,需要让人才留下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发展环境是影响人才成长、汇聚和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为让人才在乡村一线立住脚、留住心、扎下根,必须拿出看得见的“真招实策”,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要积极推动人才公寓建设,为人才打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活环境,并实施增添安家费、生活补贴、购车补贴等优惠政策,撑起青年才俊的“安居梦”,让人才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