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回复: 0

[已推搜狐] “扶贫车间”,为脱贫注入“新动力”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9

主题

6

回帖

193

积分

记者

积分
193
发表于 2018-12-3 15: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扶贫车间”,为脱贫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广西藤县实施 “党旗领航·就业扶贫”行动,推行 “企业+车间+贫困户” 模式, 将企业内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车间设立为村级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得到实惠。(12月3日,新华网)

我国的部分基层地区,受交通因素、区位因素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既要顾家又要挣钱的老百姓往往难以通过外出务工的方式来脱贫致富。一方面,留守基层的家庭成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整个家庭的“顶梁柱”,需要承担起照顾老人、小孩等家庭成员的重要责任,而另一方面,他们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大多比较欠缺,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似乎困难重重。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各地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都开始着手推动“扶贫车间”在基层一线的建设工作。很明显,开在群众家门口的“扶贫车间”缩短了基层群众与外界就业市场之间的距离,为困难群众提供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也就让广大困难群众有了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勤劳致富的可能性。而在另一方面,基层百姓进入“车间”后,一定会接受一系列上岗培训、技术培训,在拥有了致富路上必备的技能和知识之后,困难群众自身的竞争性也就更强了。

我们常说,当下的扶贫工作应该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笔者认为,要想让一台台“造血机”真正在基层一线运行起来,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就是困难地区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扶贫产业”。

所以说,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当“扶贫车间”和地区的扶贫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困难地区在脱贫道路上的活力和动力,在困难地区拥有了更多能够被外界市场所消化的特色产品之后,自然也就能够为困难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长此以往,地区内部就自然拥有了更强劲的脱贫能量。

我们为开在田间地头的“扶贫车间”点赞,其实是在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新模式点赞。我们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都能进一步理解“精准扶贫”工作的内在要求,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贫困地区注入更多“行动力”。

作者:吴明





上一篇:少些“痕迹”方能多些“实绩”
下一篇: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建坚强战斗堡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2 10:01 , Processed in 0.26660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