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枫桥经验”释放基层治理新魅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才能更好推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更加有力地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60年来,“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持续发展。迈步新征程,要精准把握“枫桥经验”的密码,让其释放出新的动力活力,闪耀时代的光芒。 党的领导是根本。“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历经60年而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关键在于党的领导。面对基层治理中的各种矛盾问题,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要始终坚持和强化党的领导,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从“网格化党建”,到“区域化党建”,从党员干部下沉的常态长效机制,到将党组织嵌入现代物业等,要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 依法治理是保障。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无论是信访问题的化解,还是矛盾纠纷的治理,要始终坚持法治思维,提升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要切实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做到人人都信法,凡事都讲法,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定海神针,用“法治金钥匙”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科技创新是支撑。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手段,着力构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让治理更智能、更高效。科技手段的应用,既提升了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更增强了预警预测预防的能力,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心。广大基层干部既要用好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也要不断提升把握利用各种创新技术的能力水平,要学网懂网用网,通过大数据平台,加强各类风险隐患动态监测、研判分析,切实提升社会矛盾风险预警、指挥调度、闭环处置能力。 社会参与是动力。基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不能仅仅靠基层干部,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社会参与,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从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到发挥人民群众的优势,从采取“积分制”奖励、选聘楼组长等措施,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要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合力。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投身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更多“源头活水”,不断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