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对于时代尤其是时代主题、时代特征、时代任务等的认识,历来构成为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本内涵。能否审时度势、与时偕行,全面、深入、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所处时代的本质,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能否制定顺应时代潮流、反映人民心声、合乎实践要求的科学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继而关系到这个党的治国理政成效乃至其生死存亡。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