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必须从源头加以治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负担重、压力大已是众所周知。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占用了大量时间、耗费了大量精力。比如,重“痕”不重“绩”,过多要求基层提供图片视频等资料作为工作佐证;不同部门的调研扎堆、流于形式,基层疲于接待等。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只靠基层是无法做到的。要让形式主义彻底没有市场,必须加强结果导向,将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作为考核评价一个地方或单位工作的标尺,切实发挥考核功能,增加考核的质量。 形式主义的实质通俗地说就是“作秀、做戏、不做事”,甚至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新的形式主义代替旧的形式主义。就此而言,为基层减负必须让基层有感,要真正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激发他们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为此,必须坚持以上率下狠抓落实,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抓好本级带下级。上级不搞形式主义考核了,下级不“挖空心思编数字”了,自然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工作落实了。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把作风建设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生共死、同甘共苦,以“‘延安作风’打败了蒋介石的‘西安作风’”。长期执政之后,脱离群众的危险时刻考验着我们,对作风滑坡的警惕,一刻也不能放松。“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过硬的作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仍将是我们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关键所在,是社会主义中国长治久安、繁荣兴旺的坚实根基。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会好转,松一松就会反弹,有的还会变本加厉。公款报销“化整为零”,送礼收礼花样翻新,“嘴上腐败”改换门庭……“四风”问题的一些变异反弹再次警示我们,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乘胜前进、乘势而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才能把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深化下去、把群众期盼的良好作风变成常态。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改进作风,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效出在坚持。只有长期坚持、真正落实,才能把好作风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固化为制度,以优良的党风取信于民,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