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城镇化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城镇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它的乡村振兴往往更有成效、更有特色。同时,乡村发展较好的地区,城镇化质量往往也比较高。(中国经济网) 一直以来,城镇化发展都是中国发展路上的重头戏,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以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目前的58.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步入新时代,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最多幸福感,我们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实归根结底,无论是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们的初衷都是为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型城镇化要推进,农业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当齐头并进。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整体布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部分地区农村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应该看到农村“空心化”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外流,造成农村人才严重缺失。但是正如习总书记所提到的,乡村振兴需要有生力军,关键看人才。新时代,农村有着更广阔的市场,相信会有一大批优秀青年,投入农村这片沃土之上,大展拳脚。当下各类政策也在慢慢向基层农村倾斜,鼓励返乡人员创新创业,培养新型农村人,打造农村致富带头人,未来必然能将更多的青年人才引入农村,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当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农村带来的冲击还有许多方面,诸如生态环境、传统产业、乡风民俗等等,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城镇化的推进切切实实让许多的农村人口找到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多的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新型城镇化推进带来的冲击不可避免,也可以预见实施乡村振兴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二者并不冲突。城镇化并不是单纯圈地盖楼,农村变城市,城镇化更应当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乡村振兴。而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总体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实现的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其本质上也能够助推高质量城镇化的实现。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推进将继续齐头并进,最终实现乡村美丽、城镇漂亮的目标。(周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