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以农业为主,虽然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财政投入有限,但服务创新的力度无限。以延津县图书馆为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激活了公共图书馆的活力,延伸了阅读服务的半径,在当地营造了越来越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延津县图书馆也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和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3月15日 人民日报) 文化不仅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国民的文化素养更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加强公共文化建设,营造“我要读”的全民阅读社会风尚,对于提升文化素养,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当下,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一些地方存在力度不足、公共文化资源使用率偏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落后等诸多现象。当下,想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发展,建设“书香中国”,势必要从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并充分利用、加强全民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等多方面着手。 首先,要积极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为大众拓展阅读阵地。比如,成立“图书馆联盟”,整合各地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市区开成立阅读点,让市民随时随地有书看,创造“全民阅读”的读书氛围。 其次,要积极营造“悦读”社会风尚。可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会”、阅读沙龙等,让市民分享自己的读后感、读书笔记等,提高参与度。另外,还要加强宣传力度,在社区、公共场所张贴横幅、标语,同时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引导市民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最后,必须要创新文化服务模式。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没有吸引力,譬如借书程序较为繁琐,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导致很多市民根本不愿意借书阅读。为了增强市民对阅读的兴趣,不仅要优化硬件设施,提升图书馆环境建设,还要从创新服务方面着手,巧妙利用互联网管理图书馆,开展延伸阅读相关服务,如探索提供咖啡、饮品的“书咖”等形式。在创新文化服务方面,延津县图书馆就通过开通数字图书馆业务、安装自助借还设备、建立3D立体书屋等,不断提升图书馆内的硬件水平和服务模式,为广大市民呈现了别具特色的文化服务,吸引了无数市民前来图书馆体验阅读的乐趣。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需要的是社会的引导,同时也需要个人意识的觉醒。在未来,只有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版块,从资源配置和优化、服务提升等多方面、多角度着手,才能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温馨舒适的公共阅读空间,让更多人爱上阅读。
作者:文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