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4|回复: 0

碳减排,我们在行动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2

主题

1

回帖

27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75
发表于 2021-3-16 16: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3月15日,新华网)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这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然而,要改变基数体量大、人口众多、碳排放依赖程度高的现状,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背水一战的勇气。
一是增强“减排”技术攻关力度。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碳排放量也经历了“低—高—低”的波段变化,我们国家前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高碳排放量,这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而欧美国家经济提速后,经过60-70年时间的努力,才实现了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我国提出的30年实现过渡的目标,速度更快、力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因此对减排技术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借鉴西方已有的成熟的减排技术,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的加大本土技术的研发力度,生成一批“碳减排”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掌握减排主动权。
二是提升“碳消化”功能。减排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提升环境对碳排放的消化能力。一方面,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即造林、林地恢复、丰产林管理、采伐管理、森林防火和病虫害控制等可增加森林固碳量,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包括平衡施肥、合理种植、增加秸秆还田、少耕免耕等)和减少土壤侵蚀能大大提高农业土壤固碳量。
三是普及全民减排意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绝不是靠某个部门、某类主体就能实现的,而是全民参与、共同完成的壮举。因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引导力度,通过支持、奖励、减免税、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更多参与减排技术研发,提升企业等的减排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教育和舆论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绿色出行、绿色办公,形成节约、绿色生活习惯,为圆满完成中长期碳减排任务贡献个人力量。
(作者:任治轩)





上一篇:以“两法”修好党史“必修课”
下一篇: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6-2 18:43 , Processed in 0.242486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