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聆听《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惠民生的暖心举措,激动人心、振奋人心、更温暖人心。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践行群众路线、坚持民心导向、做到执政为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一个又一个为民、惠民、利民的行动中,我们都能读出“人民至上”的理念。“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民生福祉类指标占比为历次五年规划最高,让“民生福祉”站上了更亮眼的“C位”,这不仅仅是对民生福祉的重视,更是初心使命的体现,蕴藏了浓浓的民生情怀。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必须从群众的实践和认识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要树牢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扬钉钉子精神,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抓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多谋“惠民之策”,多行“利民之事”,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让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回顾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绩,一项项成就令人欢欣鼓舞,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我们要坚持用恒心守初心,以智慧担使命,将为民服务这项伟大事业继续进行下去,在新征程上勇立新功、再创佳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不一样的民生温度。 两会民生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在新征程上,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道书写好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作者:李金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