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j177155 于 2018-11-9 10:32 编辑
从习总书记到陈部长都多次提到干部要“担当”,“担当”好像成了新时代干部的标志,但强调“担当”也就意味着“压力”,虽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但是压力过大就会“随波逐流”,可能就会像“扁舟”被淹没,所以“压力”需要我们重视和正视,特别是对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更是如此。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现在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他们承受的压力来自很多方面,更加需要懂得怎样将压力进行转移利用,这才是新时代干部“担当”的第一步。有的干部的“口才”很好,不管是出什么政策或是什么观点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有工作的时候也是信心十足,拍胸脯保证,动静很大但却是抓不出痕迹,落不到实处,颇有“临渊羡鱼”的意味。有的干部对下级总是表扬不批评,什么时候都是笑脸迎人,做老好人,对别人评价或是意见建议总是“没意见”“都很好”,这对工作是不利的。我们提倡的不仅是要表扬还要批评,坚持严管才是厚爱。不能说是年龄大了升职加薪无望了就“谈谈天、看看星”,我们要满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前提才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如果没有了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了动力工作就缺乏激情;缺乏激情工作自然是干不好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年轻干部也是一样,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跟着什么样的“师傅”将来就会是什么样子。部门不分大小,事情不管多少,都需要用心去做、去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机关这个复杂的“大作坊”不止三个人,不能说不升职不加薪混混度日,那何必把时间浪费在小小的办公室。想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所以说不管是老干部还是年轻干部都要有压力,老干部要善于给年轻干部压力,年轻干部要善于承受压力,没有压力就会轻飘飘的,飘得越高摔下来就会越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也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存在畏难情绪,特别是近来严格执行领导责任追究,层层压实责任后,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曾经有一位脱贫攻坚一线的领导常常把“权利无限小,责任无限大,麻烦无限多”挂在嘴边,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位领导是发发牢骚,但是换个角度可见这位领带承受的压力是有多大。在困难面前往往有两面,一面是被困难吓倒,停滞不前;一面是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翻山越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困难和压力面前,领导干部不该消极畏难,更不应该“无车弹铗怨冯骝”,以抱怨度日,怨天尤人,而应该像“鱼跃龙门”,跳过困难和压力这道分水线,跳过去了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当前形势下,压力大但是机遇也就越大,面对的工作千头万绪,遇到的问题错综复杂,更应该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更多的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不能“矫情”。现在大力提倡到一线锻炼,坚持一线提拔,部分年轻干部觉得这是失去了安逸,失去了明亮的“办公室”,但实事真是如此?年轻干部要承受得住压力,当领导的或是成功的人,哪一个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被打击成长成功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生而知之,没有人是完美的。正如被领导“骂”,首先是“为什么”,然后是“怎么办”而不是“我不干”,要能正确看待被“骂”,没人会无缘无故骂与被骂,对年轻干部来说被“骂”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多年后回头看时或许收获的会比失去的更多也肯定会感谢那个“骂”你的人。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华夏五千年人才辈出,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很多成功的人都是断了自己的后路才能义无反顾。现在讲的“倒逼机制”也是同样的道理,像时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人也是一样“逼一逼”总会好的。我们讲“绝地求生”“背水一战”都是在逼自己,干工作也是一样的,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觉悟;“不到长城非好汉”韧劲来面对工作,将“倒逼”转为主动,从去做到想去做转变,真正做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