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善于“讲故事” 日前,在庆祝第19个中国记者节、河南省“好记者讲好故事”现场,在场的一位省委领导讲述了自己的两则小故事。生动的细节、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听众,引发了共鸣。讲好故事,不仅是新闻媒体的任务,也是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本领。平实的语言里往往蕴含最深刻的道理,生动的讲述最能引发情感共鸣,好的故事最能荡涤心灵、最能催人奋进,而这正是群众最想听到的。(11月8日 新华网) 近些年来,不少领导干部已经认识到了好故事的魅力,比起空洞的说教、苍白的大道理和不走心的口号,好故事更能传递声音、思想和情感,也更能引发群众的共鸣。广大基层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也要善于“讲故事”。 基层干部要有一双发现故事的眼睛。“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工作内容十分繁杂,但是基层也是“好故事”最多的地方。基层干部要善于深入到农村一线、深入到田间地头,多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困难,广泛听取群众对于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捕捉基层的“好故事”。 基层干部要有一对倾听故事的耳朵。广大基层干部要真正放下身段、“不端不装”,用一颗真心对待工作,用一份真情面对群众,多深入基层,多和群众交心。“言能听,道乃进”,只有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才能赢得民心,也只有善于倾听群众的故事,才能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基层干部要有一张传播故事的嘴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脑中有故事还不够,基层干部要善于将故事素材同最新的精神政策、同基层的重点工作联系起来,用鲜活的故事、新颖的语言,取代那些“常讲的老话、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将“高大上”的理念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家常话,让党的方针飞到田间地头、灶台炕头,印在群众心里,转化为凝聚力、向心力。(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