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邢台立足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以农业产业化带动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培育出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4家省级龙头企业、410家市级龙头企业,拥有13个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3%。在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同时,实现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11月8日 人民网)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广大扶贫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在长时间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减贫历史上举世瞩目的好成绩,数以千万的贫困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的指标也相继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 扶贫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正确有效的帮扶方式。像河北邢台一样,全国许多地方都将产业作为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一个主要路径。通过政府牵头发展特色产业、协调龙头企业等办法,因地制宜地推动扶贫项目落地,不仅盘活了农民手中的土地等资源,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 产业扶贫的方式直接激发了贫困群众的致富斗志和动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踏踏实实的劳动获得报酬,实现增收,改善了生活水平和质量,也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许多地方成功培养树立了一批又一批的龙头企业,充分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要让产业真正成为精准脱贫的核心动力,还需要多做工作确保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制定实际可操的实施计划,创造条件推进优质项目落地。同时,我们还要做好农民的职业技能、生产安全培训,确保他们能够胜任产业工人这一角色。 精准脱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发展,不断创造可以复制的经验,方能交出一张完美的减贫答卷。(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