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最严控烟令”的《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1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该办法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部分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全面禁烟。(11月4日 新华网) 对于“最严”我们听说了很多次,那么,这一次的“最严”又是什么呢?该办法之所以被称为“最严”,是因该办法与此前一些地方已经出台的相关规定相比,除了对吸烟当事人施以处罚处,还对相关场所一方管理者规定了劝阻义务,并对违反者给予更重处罚。规定提出,对控制吸烟场所经营者、管理者未履行规定义务的,由控制吸烟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种种规定,体现出室内控烟在地方再度发力。 从这里不难看出,控烟不再单一地从吸烟者的角度出发,而是对控制吸烟场所经营者、管理者也加上了责任,让禁烟既有自律,也有他律,这样双管齐下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掐灭公共场所的“香烟”。 公众场所的禁烟禁令一直都有,但是在落实上的疲软,让好制度听不到好声音,不但增加了因吸烟而造成的病患数量,还有很多人称为了“二手烟”“三手烟”的被动局面,让吸烟的危害成为了一种公众危害。 而在禁烟、控烟的路上,加强对吸烟者的健康宣传,提升他们在公众场所的素养,以便于遏制公共场所吸烟的不良风气,但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太温柔,对于那些自律太差的人,这个方法依然难以见成效。 在控烟的过程中,需要有人来出面制止,让这些在公众场所吸烟的人红脸出汗,让公众的利益得到维护,就需要增强吸烟者的自律意识、道德自觉,从被动接受劝阻、惩治到主动远离公众场所吸烟的自觉。 “最严控烟令”是把责任从吸烟者分散到了公共场所的管理者身上,让他们去帮助这些吸烟者遵守规则,既是主动配合控烟的做法,也是重视健康的有效方式,让大家成为“责任共同体”,才能够避免吸烟者对非烟民造成伤害。(作者:婧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