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人民日报7月18日) 许多家长格外看重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上出类拔萃,抱着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为了能让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从上幼儿园开始,他们就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来强化孩子的知识技能,学前教育变成了“小学教育”。笔者认为孩子作为“赢在起跑线上”压力的主要承担者,是受影响最大的一方。幼儿园时期是培养孩子道德和性格的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一味地给孩子填塞各种各样的知识,只会让他们措手不及、难以消化。 首先,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尚未形成自己的认知,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也只能是死记硬背,不利于以后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扩展。其次,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幼儿园学到的“小学”知识,等到上小学,还要再学一遍,这无疑是浪费时间。最后,家长期望通过培训提高的英语水平、算术水平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来形成。在幼儿园时期,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味地跟风报班。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重点在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果抱着“赢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不管不顾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加速往前冲,不但孩子体验不到这场人生长跑的乐趣,跑到后面他可能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甚至于中途退场。(马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