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一路走到国际灵长类研究的最前沿。2014年他的团队发表的基因编辑猴的论文入选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2019年季维智研究团队又创造了世界首次,实现了食蟹猴胚胎体外20天的培养,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早期着床后胚胎发育的理解。(12月20日,光明日报)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2个年头,这42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中国正在实现。轿车成为家里必备的交通工具,手机正朝着5G普及,高铁以300多公里/时的速度前进,探月卫星带回许多珍贵的数据……中国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然而成就的背后总有许多优秀的人的付出,他们将中国科技的进步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之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季维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现年71岁,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开始了长达38年的灵长类生殖生物学研究,从以前偏远陡峭的郊区研究所到后来季维智创建的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季维智在这一领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他组织了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建立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终于让我国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紧盯世界科技最前沿,这是季维智从科技创新的“追逐者”变成“引领者”的又一大秘诀。 虽然季维智已71岁高龄,但是他没有放下生物工程研究。他将生命科学殿堂的大门再次向孩子们打开,走进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以“非人灵长类与生物医学研究”为题,给在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生物科学课。除了云师大实验中学的师生,昆明理工大学附中、附小和滇池中学的师生们,也通过视频聆听了这场精彩的讲座。 时间总是见证奇迹的最好工具,我国许多科学家虽然一生就进行了一项科学研究,虽然有些在有生之年都没有成功,但是他们为中国带来的经验和留下的科学数据给以后的科学试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科技进步也奠定在他们的付出之中,所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要有更多的后辈以前辈为榜样,在科研之路上用实际行动展示科学精神。 作者:淼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