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校 “精耕细作”, 学习教育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聚焦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突出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主题。这就需要以“社区党校”为载体,围绕党员群众切实需求,着力做好做实党员群众“家门口”学习阵地。 (一)坚持人民之上。群众最有发言权,从问题的梳理以及征求的意见建议,都是来自于社区群众,很多意见都是我们以往工作中没有关注到的。建设好“家门口”党性教育基地,必须走好群众路线。把握社区不同党员群体特点,把好兴趣脉搏,让党课变得更有趣,因时施教、因需施教、因材施教,让社区党员愿意学、主动学、深入学。 (二)坚持系统观念。街道所属社区多,社区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在抓“家门口”党性教育基地过程中,既不能照搬照抄,搞一刀切,也不能不切实际,搞大呼隆,必须要针对实际实况,因情施策,体系设计,要把各“家门口”党性教育基地统一起来考虑,统一起来规划和设计,形成一个党性教育基地体系。 (三)坚持问题导向。要抓好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使用,必须紧盯问题,特别是在人才队伍建设,软硬件升级换代以及科技力量投入等方面着手,不断增强“家门口”党性教育基地的时代性。同时必须回答好建设“家门口”党性教育基地为什么的问题,要时刻以群众的需求为牵引,不断调整改进建设使用思维理念。 (四)坚持讲师培养。打造一个讲得透党的声音、走得进党员心窝、留得住基层受众的讲师团队,切实将社区党校作为教师队伍培养的孵化基地、主阵地。一是坚持相互学。定期组织社区党校教师开展主题研讨,集体备课,围绕各自领域开展座谈交流,提升能力水平。打造年龄结构层次合理,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去年新增1名55岁的讲师加入到团队,队伍更加年轻化。二是坚持树口碑。积极推荐优秀讲师赴外街镇培训授课,积极去高校、企业、社区等地为不同的人群进行授课,增加讲解经验,磨合出更好的讲稿,对自我能力也是一种提升。三坚持老带新。以老带新、结对培养。作为重点项目,精选培训内容、强化专业素养、实战演练长才干,言传身教助成长,积极探索资深讲师带动青年讲课同步讲课,提升街道青年理论宣讲团成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全方位开发社区优秀青年人才资源,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积蓄强大的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