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层层“加码”,压力层层“甩锅”,“留痕主义”盛行,督查检查频繁,过重的文山会海、基层问责“滥用”“泛化”......形式主义层出不穷,让基层工作有了“面子”,少了“里子”,增加了阶层工作负担,让人陷入数据的自我满足中,使基层工作打了折扣。打通基层减负“上推下卸、推诿扯皮”等“肠道不通”的“中梗阻”,必须依靠新型督查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基层工作顽疾、纾解基层干部困局、释放基层改革红利。 一、下好“先手棋”,规范考核工作。 督查检查是驱散虚浮懒散、直击不严不实病灶的“杀威棒”,是推动政策落地、工作部署落实的“助推器”。但是,频繁的督查检查,“一味要求基层填表格报材料”、“简单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今天布置、明天总结、后天督查”、“一项工作多个部门督查”等现象无形中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因此,督察检查要溯其源、节其流、清存量、控总量,实行“清单制”归口管理,源头管控,严控总量和频次、严格把控对象、内容和方式,着力解决多头督查、重复督查、层层督查的问题。推动抓落实更加精准、更有成效,督出严实作风,督出实绩导向。 二、把稳“方向盘”,提升督查质效。 督查不是越多越好、越频越好,督查问责也不是越宽越好、越重越好。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选题精准、准备充足、过程严格、结果准确、运用到位”的原则,聚焦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选择带有普遍性、典型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突出督查主体,细化督查内容,制定督查方案,深入一线现场深督细查、严督实查、真督硬查,摸清实情,找准问题,提好建议。在挖掘个别中总结一般,举一反三,提出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保证。用活用好督查通报机制,以追责问效倒逼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 三、守牢“硬杠杆”,激励干部担当。 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把准督查检查的出发点、落脚点,从政治的视角谋划部署督查任务,以政治的眼光研判作出督查结论,确保督查工作方向不走偏、主责不失守、力量不分散。倡导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式暗访督查,多到实地看、多听群众说,多看“后院”和“角落”,少看“门面”和“窗口”,力戒督查中的繁文缛节,力克落实中的花拳绣腿、表面文章。建立职权清晰、权责一致的权力清单和懒政怠政负面行为清单,督促党员干部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于担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基层减负,不减如磐信念,我们要始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基层减负,不减为民初心,要始终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初心;基层减负,不减实干担当,始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铺展乡村振兴欣欣向荣的新画纸,“一步一印”奔赴“明天的中国”。 (作者:通安镇人民政府 罗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