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生工作关乎基层政权,连着群众冷暖。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要以“心”换“心”,让全会精神从纸面部署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实景。 以初心换民心,锚定民生航向标。“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坚持人民至上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初心是民生工作的“指南针”,偏离初心,周密的政策也会失去温度;坚守初心,才能让每一项举措都对准群众需求。当前,民生领域的需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党员干部需把群众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群众评价作为检验标尺。要主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走进基层一线倾听诉求,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接纳不同意见,让民生决策始终扎根民意土壤。无论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还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都应始终以群众急难愁盼为出发点,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以初心换民心,本质上是用执政为民的赤诚破除与群众的隔阂,让全会部署始终沿着为民造福的方向推进,让群众感受到政策的温度与党的关怀。 以细心换舒心,织密民生保障网。全会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切领域作出一系列均衡性可及性强的部署,落实这些部署离不开细致入微的执行力。民生无小事,细节见真章,党员干部唯有以“绣花”功夫抓实每一项民生工作,才能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在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上,要细化就业促进机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紧盯重点群体需求完善保障措施,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让群众就业有门路、增收有底气。在教育领域,需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朝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目标持续发力。在医疗养老方面,要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网络,让群众看病更省心、养老更安心。同时,针对灵活就业权益保障、新业态民生服务等新课题,更要细致研判、精准施策,把问题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以细心换舒心,就是要在每一个民生环节上精益求精,把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落到实处,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以恒心换安心,久久为功促共富。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任务,而是需要持之以恒推进的长期工程,落实全会民生部署更需拿出“钉钉子”的恒心。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若缺乏长期坚持的定力,容易出现政策“一阵风”、落实“半拉子”等问题,损害群众期待。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识到民生工作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于城乡区域民生差距、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等长期任务,要制定长远规划,分步推进落实;对于民生保障体系中的短板弱项,要持续深化改革,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逐个破解。要建立常态化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根据群众需求变化调整优化政策,让民生举措始终贴合实际。以恒心换安心,就是用久久为功的坚守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长久期盼。通过持续发力,推动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让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让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民生福祉的提升,从来都是党群同心的结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民生工作绘就了蓝图,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以初心锚定方向、以细心提升质量、以恒心筑牢根基,用真心换真心,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的民生实景,不断书写新时代民生工作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