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iang-- 于 2025-10-24 08:43 编辑
守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共筑农村精神文明“新高地”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条例》围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要求和具体举措等作出系统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前进方向,对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立足农村实际组织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制定《条例》的根本目的。要确保党的领导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要立足农村实际,紧密契合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特点,将宏观政策理论转化为生动鲜活的“乡土语言”,依托“田间课堂”“方言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乡村振兴战略蓝图讲清楚、讲透彻,让党的思想旗帜飘扬在广袤田野。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凝聚起建设农业强国、共创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 坚持人民立场、以人为本,立足民生关切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凝聚文明乡风之力。《条例》明确要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展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服务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主题”融入每家每户的“小日子”,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丰富文化供给等实在举措,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统筹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文明乡风培育、移风易俗,充分发挥乡镇村文明实践站宣传主阵地作用,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立足发展需求稳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传播内容与农民实际生产生活脱节、理论宣传形式结构单一、思政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尤其突出。面对挑战,《条例》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规律,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注重分众化、对象化、精准化,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亲和力、感染力。要不断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形势任务要求,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广泛吸纳党员干部和各领域代表人士,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常态化规范化培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条例》作为指导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将《条例》各项规定转化为扎实行动,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书写在农村广阔天地之间,映照在广大农民群众的笑脸之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