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是标语,而是把民意转化为治理图纸、把民心量化为幸福指数的系统工程。全过程人民民主、烟火气里的治理智慧、民政工作的温度、党性的纯度、党建引领的效度,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交汇成一条清晰主线:让治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闪着人民立场。本文尝试从民主形态、服务形态、组织形态三个切面,拆解“人民”二字如何刻进城市肌理。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人有责”长出牙齿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多一个环节,而是把“知情—表达—决策—监督”嵌进项目全生命周期。黄浦区“滨江二次更新”提供样本:第一轮“红色议事厅”把规划图拆成 15 张口语化图解, 7 天收集 1.2 万条扫码留言;第二轮“专家+居民”混合工作坊,用积木模型现场拼搭,把“儿童友好”从口号落位到 43 处滑梯、 5 处母婴室;第三轮“代表问政”直播,区政府部门就预算增减逐条答辩, 96 小时内在APP上公开 38 页答复书,最终方案居民支持率从 68% 提到 93%。民主程序硬起来,治理阻力就软下去,城市更新不再是“政府干、群众看”,而是“大家提、共同定、一起干”。 二、民政温度与烟火智慧:让“人人尽责”拥有支点 治理有温度,群众才有体感。普陀区把“15 分钟社区生活圈”拆解为 187 项微观指标:早餐点密度、轮椅坡度、宠物便箱、阿兹海默老人防走失贴片……民政部门牵头建立“烟火指数”大数据池,一旦某项指标低于阈值,自动触发“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温度背后更藏着烟火智慧——宝山“社区达人馆”把修伞、磨刀、扎拖把的“老法师”请进来,用公益积分兑换维修材料,既解决小修小补“城市断层”,又让有一技之长的居民从“被服务”转为“服务者”。治理逻辑悄然变化:政府负责搭台、数据负责预警、群众负责唱戏,民生痛点在微循环里被就地消化。 三、党性锤炼与党建引领:让“人人享有”获得保障 治理下沉最后一百米,考验的是党员纯度与组织密度。静安区在商务楼宇、快递网点、网约车驿站创设“嵌入式”党支部,把组织生活会开到夜班司机休息间隙,把党课搬到外卖小哥晨会十分钟;同时建立“党性体检”二维码,党员每完成一次社区报到、一次夜间巡查、一次为老送餐,即时计入“先锋指数”,低于 80 分自动触发教育回炉。群众最讲实际:党员身影经常出现,治理就有主心骨。疫情应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非机动车棚改造等“硬骨头”现场,党员带头签字、带头捐款、带头拆违,把“党性”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行动语言,实现“组织力”与“治理效能”同频跃升。 当民主程序长出牙齿,民生服务自带温度,党性光芒照进烟火巷陌,“人民”就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量化、可触摸、可回味的治理细节。把“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写进城市最深处,上海才能在全球城市竞争中持续输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