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二字,横亘人生旅途,尤是干部征途上的常态。然《道德经》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真正的睿智,非在避万丈波澜于一时,而在能于嶙峋礁石间踏出新生路,将困厄之“危”巧妙转化为发展之“机”。此种“善把困难变机遇”的智慧与胆魄,恰是衡量干部成色的试金石,亦是驱动事业破浪前行的核心引擎。 人生恰似逆旅,沿途荆棘密布,于常人而言已是步履维艰,对肩负重任的干部来说更是如此。然而愈艰难的际遇,越能磨砺人的韧性;越险峻的环境,越可铸就非凡的品格。真正的强者从不臣服于困难的威压之下,而是善于将每一块绊脚石打磨成垫脚石,把每一道难关淬炼成进阶之梯,在困局中育出崭新的机遇。 把困难视作机遇的前提,在于拥有正视现实的清醒目光。若一味逃避遮掩,只会陷入“掩耳盗铃”式的被动,被汹涌的浪潮吞噬。唯有直面矛盾的锋芒,像经验丰富的舵手精准研判风浪的方向与强度,方能找准破局的关键。黄大发带领村民绝壁凿“天渠”,正是因为看清祖辈困于缺水的现实困境,才萌生出改写命运的决心。这份清醒的认知,让他将恶劣的自然条件转化为凝聚民心、锻造队伍的历史机遇,最终在悬崖峭壁上刻下人间奇迹。 化困难为机遇的核心,在于培育迎难而上的进攻能力。畏葸退缩者的眼中只有绝境,开拓进取者的心里藏着转机。焦裕禄治兰考风沙时,偏将漫天黄沙视为检验党性的考场,把群众期盼的目光化作攻坚的动力。他在风沙最烈处查风口,在雨涝最严重的村庄访民情,硬是在“三害”横行之地种出了泡桐林海,把灾害频发区变成生态示范区。可见,能力的边界在哪里,机遇的空间就有多大。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困难的形式不断迭代更新。今日的改革深水区、科技卡脖子处、民生堵点上,处处都需要这般化蛹成蝶的智慧与勇气。广大干部当以破茧之姿直面风雨,用创新作翼穿越迷雾,既要看得见乱云飞渡的险象,更要望得见虹销雨霁后的霞光。须知,那些打不垮我们的艰难困苦,终将成为托举我们登临新高地的力量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