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暴雨夜,韩铁强蹚水查尾矿坝的身影,是新时代党务工作者“初心如磐”的生动剪影;辽宁省委追授其“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不仅是对一位组工干部的褒奖,更为全省人社系统树起了“为民服务、实干担当”的精神标杆。人社工作连着千家万户,从就业帮扶到社保经办,从劳动关系协调到民生政策落地,每一项都需要“铁强精神”的滋养,让榜样力量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 以“扎根基层”的韧劲,织密人社服务“民生网”。韩铁强初涉组织工作时,用大半年走遍61个社区村落,创新出 “党员365工作室”。这份“脚踩泥土”的坚持,正是人社工作的必修课。当前辽宁推进全面振兴,人社部门更需传承这份“扎根力”:带着就业岗位清单走进乡村集市,为农民工精准匹配岗位;深入园区企业摸需求,把技能培训课开在生产车间旁。就像韩铁强把党建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我们也要让人社服务“沉”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零距离”服务破解“办事远、办事难”的痛点。 以“实干担当”的硬气,破解民生领域“硬骨头”。韩铁强打破“办公室听汇报”的惯性,用“抵近式考核”识别实干干部;3天为企业解决审批难题,彰显“接触即办”的作风。这份“马上就办”的担当,正是人社工作的关键底色。面对部分群体就业难、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人社干部不能“等政策、靠文件”,而要像韩铁强那样“直奔问题去”: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校企对接+见习岗位”组合拳;为灵活就业者打造“社保缴费线上办、权益保障有兜底”的服务包;遇到劳动纠纷,主动上门调解,让“纸上权益”变成“手上实惠”。唯有以“硬作风”啃下“硬骨头”,才能让人社政策真正暖到群众心坎上。 以“为民至上”的温度,传递民生政策“幸福感”。韩铁强的记事本里记满群众难题,从修漏雨屋顶到推动老楼装电梯,事事关乎百姓冷暖。这份“把群众当家人”的情怀,是人社工作的灵魂所在。社保待遇调整要算好“民生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面对失业人员,不仅要送补贴,更要帮他们重拾信心;处理欠薪问题时,多一份耐心沟通,少一分机械办事。就像韩铁强倡导“千村联千企”实现互助共赢,我们也要在人社服务中多些“换位思考”: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办卡服务,为小微企业简化社保参保流程,用 “有温度的服务”让民生政策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韩铁强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党交给的任务就要做到最好”,这不仅是党务工作者的信条,更应成为每一位人社干部的行动指南。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征程上,我们当以“铁强精神”为帆,以“为民服务”为桨,把每一项人社工作都做成“民心工程”,让榜样的光芒照亮民生保障的每一段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