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委作出追授韩铁强同志 “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称号的决定,这一消息如同一束强光,再次聚焦了这位优秀党务工作者的不凡事迹,也为全省党务工作者树立了一座熠熠生辉的精神灯塔。 韩铁强同志将 “党交给的任务就要做到最好” 奉为圭臬,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组织工作的广袤天地里深耕细作。初涉组织工作领域,面对全新挑战,他没有丝毫退缩,毅然选择用最质朴却最有效的方式 —— 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大半年时间,抚顺市新抚区的 61 个社区和 2 个村子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他与党员群众倾心交谈,耐心倾听,那些关乎群众工作生活的细枝末节,他都一一记在心头。正是基于这样扎实的调研,“党员 365 工作室”“楼院党支部” 等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如今升级为 “党员家庭代办站”,持续发挥着服务群众的强大效能,让党员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这种深入基层、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无疑为当下党务工作者提供了绝佳范例。在新时代,党务工作者不应局限于办公室的案牍之间,而应积极走出 “舒适区”,深入基层一线,去倾听群众的 “原声”,挖掘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 在选人用人的关键工作上,韩铁强更是展现出非凡的担当与魄力。他深知选准人、用好人对于党和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坚决打破政绩 “大锅饭”,摒弃 “平衡照顾”“平均主义” 的陈旧观念。大力推行 “重点工作一线抵近式考核”,把考核现场搬到车间厂房、田间地头,在最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广泛听取群众和企业的评价,为干部精准 “画像”。这一务实举措,不仅激活了干部队伍的 “一池活水”,更树立起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当下,部分地区选人用人工作中仍存在形式主义、考核不精准等问题,韩铁强同志的做法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方向。党务工作者要时刻牢记职责使命,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创新考核机制,深入工作一线,选拔出真正有担当、有能力、群众认可的干部,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把老百姓的事看得最重”,韩铁强用行动诠释了这一质朴而深刻的为民情怀。无论是社区居民家中漏雨的紧急情况,还是汛期尾矿坝的安全巡查;无论是推动 “千村联千企、党建促振兴” 活动解决群众和企业实际困难,还是为企业项目建设现场办公、排忧解难,他始终将群众的安危冷暖、企业的发展需求放在首位。在他眼中,百姓的一桩桩 “小事”,就是党和政府的 “大事”。这种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正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写照。党务工作者要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置顶,主动关注群众 “急难愁盼” 问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韩铁强在工作和生活中,还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他的办公室和宿舍,除了必需品别无他物,“寒酸” 之中尽显简朴之风。对待自己严格要求,对待家人近乎 “苛刻”,坚决拒绝私人邀约,秉持 “公事办公室谈,私事免谈” 的原则,用铁的纪律捍卫着组工干部的金字招牌。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党务工作者面临着诸多诱惑和挑战,韩铁强同志的廉洁风范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守党纪国法,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做到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维护好党的形象和公信力。 韩铁强同志虽已离去,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全省党员、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应以韩铁强为镜,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真挚的为民情怀、更加严格的自律要求,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辽宁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韩铁强同志的精神在辽宁这片红色热土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