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映初心,社区服务践使命 嘉定区马陆镇 朱庆 八项规定是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彰显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八项规定不是高标准,而是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作为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作为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在八项规定的照耀下也应注入新活力、践行新使命。 对基层的社区工作而言,八项规定不仅改变了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更重塑了整个基层政治生态,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约束性条款,而是一场深刻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它重新定义了“官”与“民”、“上”与“下”的关系,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我们既是八项规定精神的践行者,更是其落地生根的见证者。在日复一日的社区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作风建设的“紧箍咒”,更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助推器”。为了更好地践行八项规定精神,我们可以在几个方面端正工作作风。 在精简会风文风中锤炼务实作风 社区工作中,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一些形式主义习气。诸如“文山会海”一般的各类报表、总结、汇报占据了大量本该用于服务群众的时间,但最终堆积如山的文件却因缺乏针对性,只沦为“纸面文章”。通过八项规定精神,我们要压缩文字类工作,以实践倾听民声,体恤民情。真正的民生调研不需要精美的PPT,而是沾满泥土的鞋底和写满问题的笔记本。我们需将更多精力投入实地走访,发现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挖掘社区养老服务的短板,用真问题真决策让居民家变成社区的“会议室”。 在改进调查研究中提升治理能力 八项规定实施后,社区调研不再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形式主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需摒弃,要以“微笑服务、首问负责、一次办好”等新理念推行实地考察调研,工作人员不是再坐等群众上门,而是主动走进小区院落、居民家中收集诉求。基层应实际建立起相应的走访制度,通过脚踏实地走访辖区内居民,记录真实诉求。通过分析民情日记,梳理出停车管理、房屋改建等几大民生痛点,据此推出新方案、创新举措,提高居民满意度。从而便可以印证“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的深刻道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八项规定对基层治理的影响可谓深远。它不仅是作风建设的利剑,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当社区工作者彻底摒弃“官气”,真正接通“地气”,基层治理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社区的实践探索,将其转化为更为成熟的制度成果,让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社区传递到每个居民心中。如此,八项规定才能在基层土壤中生根发芽,开出更加绚丽的治理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