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面开展之际,党员干部面临着一场深刻的自我审视与提升的契机。正如文章《评论 | 上好党性锻炼 “必修课”》所强调的,作风问题的根源在于党性,党员干部只有将党性锻炼当作 “必修课”,持续提升自我,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坚守初心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党性,绝非空洞的概念,它是党的性质宗旨在党员身上的具体呈现,是党员安身立命的基石。拥有 9900 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要求每一位党员强化党性修养。这不仅关系到党的自身建设,更是实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奋斗目标的关键。从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党员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到和平建设时期,党员干部冲在抗洪抢险、脱贫攻坚等一线,无私奉献,皆是党性的生动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性教育的重视,为党员干部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党性修养贯穿党员的一生,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自我修行,需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断进行自我修炼、自我约束和自我改造。 政治修养在党性修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言,讲政治是鲜明的底色。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将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能够让党员干部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众多党员干部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从物资调配到社区防控,他们始终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行动指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展现了过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同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党员干部也要时刻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的全过程,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等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不断的政治历练,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自己,涵养政治定力,让自己的政治素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党的创新理论是滋养党性的源头活水。党员干部若想练就 “金刚不坏之身”,就必须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更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次理论的创新都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从而筑牢自己的精神支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许多干部深入学习党的扶贫政策理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脱贫方法,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这不仅体现了他们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更彰显了从理论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的重要性。同时,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还能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党章党规党纪是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守纪律、讲规矩是基本要求,也是党性的重要体现。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为党员的言行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将党章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因为漠视纪律规矩,走上了违法违纪的道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这警示着每一位党员,必须时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建立常态化的纪律教育机制,有助于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警醒,将遵规守纪融入日常行为习惯。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党员干部更要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