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人设凹到联合国” ---- 浅谈网红带货乱象 近期,社交媒体出现众多在联合国总部打卡的网红博主。他们身着正装、妆容精致,有的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各国旗杆下拍照,有的在空荡会议大堂合影,有的对着话筒“演讲”。这些博主动辄宣称“今天是去联合国开会的一天”,表示自己分享了“青少年成长”“国际气候变化”“儿童妇女”等重要议题。实际上,成人只需通过联合国官网支付26美元便能预约参观联合国总部。除了这些假装到联合国演讲的网红,在各类网络平台上,不乏标榜“高学历”“高收入”的“伪精英”。 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联合国,总与国际社会、公共议题、人类发展有关,在很多人眼中,能“受邀”在联合国总部会场“发声”的年轻人,一定有过人之处。一些网红和MCN机构抓住受众心理,凭借信息差打造“精英人设”,快速吸粉、引流,用带货等形式趁机变现,花费少、隐蔽性高、引流快,极易让人反感,带来的危害有: 一是商业化包装占用公共资源。互联网资本深度介入网红产业,从打造人设到流量变现,形成了-套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些“联合国开会”视频,不仅画面背景、文案、@视频风格需同,甚至剪辑节奏都大同小异,同质化问题严重,毫无新意。 二是“伪精英们”污染网络环境。博主们抓住普通人的慕强心理和向上流动的渴望,不惜花费重金自我包装,努力打造精英人设,营造高大上假象。污浊互联网空气,导致虚荣主义、攀比心理盛行加剧社会浮躁,加大年轻人心理焦虑,对青少年构成不良引导。 三是虚假性标签丧失诚信道德。这些博主故弄玄虚空有“精英叙事”缺乏实质社会贡献,大部分人引流成功后开始直播带货,虚假宣传、质量参差损害消费者利益,违背互联网信息传播诚信原则,与诚信、敬业、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网红若想“长红”,需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没有立得住的精神内核,人设易倒,泡沫易碎。 首先,强化内容输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其费尽心思“扮演”精英,不如脚踏实地扮演自己,根据真实个性、能力和经历,找准风格定位,挖掘平凡生活中的善与美,做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内容分享者和文化传播者。 其次,完善技术支撑。切实履行平台治理主体责任,不断创新技术手段,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完善发布内容审核制度,改进算法推荐机制,健全流量分配体系,特别是严打以虚假内容无底线蹭炒热点、收割流量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扩大优质内容的触达范围,压缩求奇求异、浮夸炫富的生存空间。 再次,增强辨别能力。政府和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提升公众认知能力和水平,使其能正确看待“伪精英”行为,面对打造的各种人设保持清醒理性,杜绝盲目跟风追捧,善于透过表象探究背后的真实情况。当大众不再轻易被虚假所迷惑,虚假人设就会失去市场,网络空间才能真正回归健康真实的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