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形式主义如同一道无形的墙,不仅阻碍了居民真正需求的解决,也给包括我在内的社区工作人员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结合纪检部门对于反对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方针政策,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和行动。
一、深入群众,倾听真实声音
形式主义的一大特征就是“走过场”,忽略居民的真实需求。作为社区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沉下去”,走进居民家中,倾听他们的真实声音。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情民意,更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纪检部门在推进整治形式主义的过程中,也在强调这一原则,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二、简化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社区工作繁琐复杂,有时因为形式主义的“套路”,使得一些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例如,过多的表格填写、重复的材料提交等,不仅浪费了居民的时间,也增加了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对此,纪检部门也在强调要“简政放权”,简化不必要的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尽可能减少居民的等待时间,提升服务质量。
三、强化监督,防止形式化
纪检部门在整治形式主义的过程中,强化了监督与问责机制。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加强自我监督与互监共促,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例如,在疫情防控、社区服务等方面,不仅要完成“规定动作”,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自选动作”,确保工作既有形式又有实效。
四、加强培训,提升工作能力
形式主义有时也源于工作能力不足。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纪检部门也在强调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减轻形式主义的负担。
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要以纪检部门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深入群众、简化流程、强化监督、提升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居民解忧,让社区工作更加务实、高效、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