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体现了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将其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心关爱基层的重要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减负理念深植于心,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抓好举措,保证落地见效,让基层工作内容真正做到“繁文缛节”断舍离,以精简形式促进实干、高效。 减负理念融入日常,瞄准关键重点,减少基层的重复“回头劳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句话道出了基层“穿针引线”的繁忙;工作的“过度留痕”、项目的“细致台账”、条线的“表格需求”,让基层埋头伏案,消耗了基层干部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将基层圈在了室内。广大党员干部应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做好每项工作的关键、重点分析,捋顺流程、步骤,对基层进行必要指导和解释说明;做好工作数据的分类管理,避免重复问询数据,减少基层的重复“回头劳动”。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明细责任分工,增加基层的工作“特色成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为主线,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要明确制度建设的初衷和目的,避免陷入复杂繁琐和模式固化的困境,要夯实工作分配、责任边界,统筹整合督查考核,健全容错机制,少一点吹毛求疵的指摘,多一点对新思路的包容和鼓励,让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增加工作的特色成效。 保证举措的落地见效,赋能优化工作流程,增强基层的“实干动力”。《若干规定》共7个部分、21条具体规定,对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借调干部、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作出了明确、系统的规定。各部门需要统筹整合,积极做好赋能,落实要求,优化各项工作流程,保证举措的落地见效。要对照《若干规定》认真检视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整改。对基层党员干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发现一个整治一个;对具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 整治形式主义非一日之功,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促进基层工作的精简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