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繁荣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社区工作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不仅是个人品德与能力的体现,更是决定社区发展方向、质量与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树立并坚守正确的政绩观,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成为每一位社区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入思考和切实践行的重要课题。 一、深刻理解正确政绩观的内涵与意义 正确的政绩观,首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要求领导干部在决策与行动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这意味着,政绩不再仅仅是GDP的增长、项目的数量或建筑的高度,而是群众的笑脸、满意的评价、幸福的感受。 同时,正确的政绩观还蕴含着对长远利益的深刻考量。它要求领导干部在追求短期成效的同时,更要具备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确保社区的发展既符合当前实际,又有利于未来可持续。这种政绩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同推进,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树立并坚守正确的政绩观 1.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养。领导干部应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通过理论学习,加深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在实践中自觉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2.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需求。领导干部应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迫切需求。只有真正掌握了民情民意,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顺应民心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绩观始终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持一致。 3.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手段。应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注重将群众满意度、工作实绩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与反馈机制,确保考核工作真正发挥导向作用。 4.加强监督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是防范政绩观偏差的重要保障。应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的作用,形成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督网络。对于发现的政绩观偏差问题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三、结语 以人民为尺,树立并坚守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代对社区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注重实效、追求长远利益;只有强化学习、深入调研、完善考核、加强监督;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优异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