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2|回复: 0

基层干部切勿陷入“舆情焦虑”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61

主题

0

回帖

88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81
发表于 2024-7-31 08: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互联网时代,“舆情应对”成为广大基层干部要面对的一道重要“考题”。如果应对不当,舆情可能会像潮水一般涌来,导致局面失控、“水漫金山”。因此,遇到各类舆情,一些基层干部会感到无所适从,处置起来如履薄冰、畏首畏尾,患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舆情焦虑症”。
    “不是舆情当舆情”。基层获知本地舆情,大部分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反馈,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通过自主监测发现的。因此,基层干部大多对于“舆情”依靠人工监测,很多时候信息在自己的视野盲区,导致错误认为小线索也是舆情。
    “习惯性自我加压”。很多基层干部唯恐“片刻放松”疏忽任何一丝苗头而酿成大祸,时常给自己加压。在处理网络信访、市长热线时,部分群众的诉求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当下不能立刻解决,当事人则会利用基层干部害怕引起舆情的心理机制,通过互联网曝光,导致基层干部时常把小舆情看成中舆情,中舆情看成大舆情,人为放大了风险感知,导致舆情视为“洪水猛兽”,神经紧绷是常态。
    “别人生病自己吃药”。有的基层干部看到其他地方和地区的基层出问题,像“云南镇雄发生恶性伤人事件”“丽江拉市海游客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舆情”等,就担心波及自身,坐立不安,过度紧绷,甚至滋生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心理。
    针对基层干部陷入“舆情焦虑”的现象,不妨从根源入手,一方面是提高基层干部对舆情概念辨析能力,认清引发舆情的因素,避免“不是舆情当舆情”现象。另一方面是建立起会商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从“简单问责”向“适度容错”转变,防止追责问责被滥用,导致基层干部在面对舆情时成为“躲事干部”。除此之外,建立健全舆情管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兴的舆情监测系统,实时性、全天候舆情监测,可及时进行舆情研判和舆情应对。总而言之,基层干部只有摆脱“舆情焦虑”,才能真的迎难而上,为民干事。





上一篇:干好小事方能担大事
下一篇:少些“虚头巴脑”的“花把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4-10 21:42 , Processed in 0.22866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