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Metro大都会、上海地铁、无感支付(NFC)等APP和技术的普及,移动设备扫码进站已成为上海地铁乘客入站购票的最主要方式。上海交通指挥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1002.34万人次,其中以2号线、1号线、9号线最高,分别为108.8、97.1、93.2万人次。上海地铁庞大的客流量下,高峰时段进出站通行速率是决定站口拥堵程度的重要一环,改善上海地铁手机充电设施设备不仅能提升市民地铁出行体验,同时也是帮助提升进出站速率、保障安全管理的一环。 一、上海地铁充电设施设备现状 一是可供乘客手机充电的设施并不多。目前主要的充电设施是地铁车厢及站台的USB充电接口,例如18号线车厢内的无线/USB充电板,14号线和部分1、2号线车厢的USB充电口,但有充电口的列车的比例整体不高,且还存在充电口损坏、无法充电的情况。二是充电设施的充电速度较慢。以14号线为例,车厢内设备的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为1A,低于普通手机充电器2~3A的标准,为一部手机充10分钟仅能恢复5%左右的电量,低充电效率增加了单个乘客占用充电口的时间,变相减少了服务的覆盖面。 二、上海地铁充电设施设备问题 一是共享充电宝模式不兼容。共享充电宝具有“哪里借哪里还”的使用特点,乘客无法将充电宝归还到原借用点易造成充电宝分布的不均衡,导致客流量大、需求高的站点无充电宝可取。二是现有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地铁站作为公共场所,对于充电设备的管理难度很大,外露的电源插孔也存在触电漏电风险,特别对儿童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改造周期长、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铺设。车厢内充电设施取决于列车的型号,目前主要由车厢汰换进行新旧更替的同时完成充电设施的铺设,同时站台内充电接口改造不仅没有收益,同时会增加地铁系统整体的电力消耗,加重企业负担。导致改建新增充电设施设备成本高、周期长、维护难。 三、上海地铁充电设施设备建议 一是改良现有设备提升充电速度。针对现有内USB充电接口充电速度慢、故障率高的问题,建议将充电口改良为三类数据线接口,同时搭配变压器,使输出电流强度和手机充电器相当,显著提升设备的充电效率。同时以站台为主铺设安装设施,便于后期维护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二是有偿运营减轻财政压力。建议在新型充电设施的服务中增添收费或引入商业合作企业。在充电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中,也可通过与企业合作研发来降低地铁公司自身投入。达到转嫁成本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后续的充电服务分成为自身创造利润,在服务好乘客的同时创造新的盈利点。
|